內容來自hexun新聞

大變革、大焦慮

“突然整個工業沒有瞭!一張唱片已經沒有銷售這個事情,那就好像世界末日一樣。”整個上世紀90年代,周華健都認為,做好歌,賣唱片,是理所當然的事。再過十幾年,他就可以像前輩偶像們一樣,光靠吃唱片版稅就能過上安逸的退休生活。然而,大約從2000年開始,在他40歲以後,幾乎一夜之間,唱片業消失瞭,那曾經看起來天經地義的商業模式消失瞭,被新技術、被互聯網摧毀瞭。這“世界末日”般的焦慮,讓他糾結瞭許多年:“寫不出歌來,真的很痛啊。”現在回首十幾年前唱片業的遭遇,人們恍然明白,那僅僅是開始而已,是誓師,是祭旗,圍獵的大網才剛剛撒開。接下來十幾年,互聯網瘋長,新事物與傳統產業,攻防,僵持,躁動,伴隨著彼此的懵懂無知。直到最近兩年,智能手機普及。新世界的輪廓漸漸明朗,舊世界,眼看要轟然倒塌。智能手機遠不僅僅是一部手機,而是一把砸碎舊世界枷鎖的鐵錘。而破壞,是建設的開始;自由,也往往意味著奴役;大革命,則毫無疑問就是大焦慮。“銀行信用貸款乙種建地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天道在哪兒呢?““(經濟型連鎖酒店)既要好又要便宜,成本稍微高一點,利潤就不見瞭;365天,天天要睜大眼睛,不能出啥紕漏……你看別人,沾點互聯網的光,換個互聯網的新打法,輕輕松松地市值就超越瞭我們。光從市值上看,是幾倍、幾十倍的差距。且不說誰笨誰聰明,古話說"天道酬勤",難道我們這麼辛苦,這麼努力,都沒啥用嗎?天道在哪兒呢?”曾創建三傢上市公司的季琦,他近來關於“焦慮“的談話,備受關註,令人動容。說起來,季琦其實是中國互聯網事業的先行者,1999年,他參與創建攜程網。彼時,經濟型連鎖酒店興起,其勃興速度不亞於互聯網,季琦轉戰酒店業。然而十幾年後,互聯網已呈全面接管社會經濟生活之勢,而連鎖酒店則迅速飽和並顯露其傳統產業的本質。季琦抱怨OTA(在線旅遊中介,如攜程、藝龍)每間房掙的錢是自己的兩倍多,“這樣下去,我們就會淪為掙辛苦錢的幫傭啦!”事實上,這是眾多傳統行業當下共同的焦慮。如果不建立自己的線上信息服務並使線下生產適應線上模式,如果喪失瞭線上的“入口”,大傢都會淪為互聯網企業的“代工”者,利潤會越來越微薄。唱片業、遊戲機已被徹底顛覆,傳統媒體也大勢已去,社會零售業早就大舉轉網,服務業、金融業互聯網化來勢兇猛。有專業人士斷言,2013年前,互聯網瞄準的GDP比重隻占10%,而2014年之後這個比例將快速蔓延到40%,甚至60%。馬化騰在2013年底的“道農沙龍“演講中也坦言,互聯網以前被視為“新經濟(310358,基金吧)“、“虛擬經濟“,反正不是主流,“現在就變成好像是主流瞭”。對眾多面向大眾消費者的傳統企業來說,舊有的生產模式與渠道正在迅速地失效。改革開放30年,工業化深入發展已使生產能力大大過剩,產品要想博得消費者的喜愛,必須在精細體驗、在品牌文化上下功夫,靠資源與生產上的壟斷來賺取高額利潤的空間已經極小。更重要的是,互聯網的普及使消費者與生產者、渠道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被消除,渠道壟斷也成為不可能。消費者動一下鼠標就可以比價,互相討論,銷售渠道變得前所未有地透明。過去主要靠信息不對稱來賺錢的分銷商、零售商迅速衰落。在銷售、購買關系中,消費者擁有越來越多的主動權、話語權,消費者主權時代來臨。傳統時代,渠道很漫長,對消費者來說是個黑箱;而如今,互聯網成為渠道,這個渠道不但是透明的,消費者甚至可以同生產者直接互動,渠道縮短到“零距離”。這種變革意味著,大規模的標準化制造、自吹自擂的推廣以誘導消費行為的模式,必將衰落,消費者的意志會越來越多地影響產品的創意、設計與制造,缺乏消費者參與的產品將越來越難以與市場需求相匹配。在渠道上,互聯網成為入口,成為主要的分銷渠道,品牌要在這個入口上建立。如果企業在這個入口、渠道完全喪失主動權,那麼不但銷售會出現問題,而且苦心經營的品牌也會逐漸被淡化。因為強大的互聯網中介機構直接同消費者打交道,他們的品牌會在消費者心目中沉淀,逐漸遮蔽線下實體企業的品牌,使線下實體企業逐漸淪為他們的“代工者”。在這樣一個大變革時代,一個移動互聯的鐵錘粉碎一切信息壁壘的時代,傳統產業尤其是面向大眾消費者的企業,其焦慮自不待言。如海爾,在60多歲“高齡”的張瑞敏的帶領下,近年來一直在宣傳、實踐所謂的“去海爾化“,也就是互聯網化,消解海爾作為一個傳統制造業企業的屬性。張瑞敏的說法是,“零距離是我們海爾最核心的競爭力”。“零距離”指的是和用戶保持零距離,具體體現在交互生產、C2B定制、“消滅中層”等方面。零距離就是要在互聯網上重建海爾的生產與銷售,這是一幅“看上去很美“的願景。而傳統媒體的革新,顯然也是要首先實現“零距離”,在零距離的基礎上,再去建立新的商業模式。零距離,是新時代的法則。就連房地產業,也被這種革命的焦慮所感染。王石在最近的演講中就說,如今,完全不懂房地產的,也可能用一種新的載體、新的方式顛覆房地產業,“如果我是董明珠,你(指雷軍)說有能力來顛覆房地產,你來搞房地產銷售,我願意當你的加工廠,你總得有人給你做吧!我願意當代工者啊,我是主動配合的,你有那個動員力量,我就主動配合你。”近來,萬科的團隊已在鬱亮的帶領下走訪小米、騰訊瞭。馬化騰:“我老瞭”大革命即大焦慮。在這個時代,不僅傳統產業陷入焦慮,陷入危機,互聯網企業,甚至那些巨頭們,都同樣患上嚴重的焦慮癥。馬化騰“道農沙龍”講演中的話近來經常被談論:“互聯網時代、移動互聯網時代,一個企業看似好像牢不可破,其實都有大的危機,稍微把握不住這個趨勢的話,其實就非常危險的,之前積累的東西就可能灰飛煙滅瞭,一旦過瞭那個坎兒就勢不可擋瞭。”“坦白講,微信這個產品出來,如果說不在騰訊,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話,是在另外一個公司,我們可能現在根本就擋不住。”更形象的是這一段:“我們摸瞭1000億美金這個線,其實很恐怖的,如果做得不好,真的能跌到隻剩下幾個點的市值,幾個百分點,是分分鐘可能發生的,因為前面就倒下幾個,好多都那麼倒下的,屍體還溫著,還是很嚇人的。”20年間,TMT領域的弄潮兒,確實給人旋生旋滅、各領風騷三五年的感覺。十幾年前如日中天的雅虎,如今仿佛已成為古跡。黑莓,幾年前還是政商精英的身份象征,連奧巴馬總統都在用,如今,人們已經準備好參加它的葬禮。諾基亞被賣來賣去,市值跌到不到巔峰時期的二十分之一。微軟,也早已風頭不再。柯林斯和波拉斯在著名的《基業長青》一書中,精心挑選瞭19個1950年前成立的“高瞻遠矚公司”進行范例分析,看它們如何志向遠大,永續經營,最終成為長空中的雄鷹。這其中包括惠普、IBM、摩托羅拉等。可如今,在這個“不瘋魔不成活”的互聯時代,這些企業也在風雨飄搖中。像摩托羅拉移動,十幾年前還是享譽全球、備受尊崇的尖端技術之典范,2011年,被作價125億美元賣給谷歌,一個月前,又被谷歌以29億美元賣給瞭聯想。20年的互聯網發展史,產品與企業的生命周期大幅縮短,朝生暮死,疲於奔命。iPhone問世前,人們都以為黑莓會成為一傢柯林斯們所說的“基業長青“的公司。而如今,歷經不斷迭代更新的iPhone的洗禮,大概也很少有人對iPhone作基業長青之想瞭。百年老店,用在IT、互聯網領域,看起來有些迂腐瞭。一朝暴富,快,極致,管它是不是曇花一現,仿佛成為互聯網時代的青年理想。紮克伯格創造瞭一個這樣的神話,而最近一周他用190億美元收購僅有50多名員工的“屌絲公司”WhatsApp,又一次引爆一個超級勵志故事。有網友翻出一年前谷歌洽購WhatsApp時的報道:“WhatsApp的態度很強硬,堅持10億美元的收購價格。“一年,從10億變為190億,紮克伯格出於什麼樣的理性、恐懼與瘋狂作出這樣的舉動?或許,他是擔心WhatsApp落入谷歌手中,Facebook就會變成雅虎,變成黑莓。有這個可能。無論如何,這個時代的瘋狂,這個時代的焦慮,都超出瞭“基業長青”的理解范圍,如季琦感慨,在這個時代,“高科技公司的產生和淘汰率實在是太高瞭,太高瞭”。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。據說這是雷軍的信條,當然也被眾多“馬(雲)雷(軍)成功學”的信徒奉為圭臬。一個“快”字,也確實道出瞭這個時代的秘密。慢即悠閑,快則焦慮。工業時代的節奏,是越來越快瞭,尤其是所謂的“第三次工業革命”即世紀末的信息產業革命之後,快、新、青春、極致、遊戲、極客,它們是這個互聯時代的主角。“大傢覺得我年輕,但我覺得我很老瞭”,馬化騰說。我老瞭,這不是矯情,因為“現在有些產品我都看不懂瞭”,我不知道年輕人喜歡什麼,不懂,小孩“比我看得準”。這番話出少年成名的馬化騰之口,讓人感慨。這個時代,不光是時光催人老,科技、遊戲也在催人老,社交工具、快速迭代的新商業模式也在催人老。大革命,大焦慮。焦慮來自劇烈的“變”。傳統事物在劇變,新興事物也在劇變。焦慮,正是這個移動互聯時代的時代病。

新聞來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4-02-27/162540191.html

條件最優的各家銀行信貸房貸利率不申辦太可惜了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hnnieke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